字典或称为映射是常用的数据结构,各种语言都提供了相关的库或内置的实现,如 pyhton 中的 dict,java 中的 HashMap/TreeMap,以及 c++ STL 中的 map/unordered_map 都是字典具体的实现。
分类
从实现字典的内部数据结构看,可以分为两类字典:
- 哈希字典
- 红黑树字典
其中哈希字典内部使用哈希表实现,红黑树字典使用红黑树作为内部数据结构,二者主要区别是:
- 哈希字典的 key 无序
- 红黑树字典的 key 有序
- 哈希字典近似 O(1) 时间复杂度,不稳定
- 红黑树字典时间复杂度 O(logN), 稳定
红黑树字典实现
只要按照 key 的大小关系实现一颗红黑树,每个节点用于记录 key 和 value 即可,红黑树实现不是本文讨论重点,不再研究。
哈希字典实现
哈希字典一般用哈希表实现,哈希表是一个数组,通过对 key 按照固定的哈希函数进行哈希,并将哈希值对哈希表数组的长度求余,即得到这个 key 在哈希表中的下标,将 key-value 对存入对应下标的哈希表位置即可。
上述是没有哈希冲突的情况,如果存在哈希冲突,即两个不同的 key 进行哈希求余后得到的下标值相同,此时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:
- 链表法
- 开放寻址法
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先做一个对比:
- 开放寻址法的负载因子(字典元素个数/哈希表长度)必须小于等于1,而链表法可以允许更大的负载因子,开放寻址法需要分配更大的哈希表
- 存储的元素值较小时,链表指针相对来讲占用的存储空间不可忽略,而开发寻址法不需要占用多余的空间
- 删除元素时,链表法直接从链表上移除元素,开发寻址法将元素标记位删除,而实际不能删除,增加了处理步骤
- 开放寻址法由于存储在哈希表数组上,内存连续,可以有效利用 CPU 缓存加快查找
链表法
哈希表数组的每个位置存储一个链表,key-value 对以链表节点的形式插入对应哈希表位置的链表上,可见同一链表上的元素都是哈希冲突的。查找元素时,先通过 key 定位到哈希表下标处的链表,遍历链表,比较链表节点上的 key 和待查找的 key 是否相同。可见由于哈希冲突的存在,需要遍历链表进行查找,降低了字典的效率。
当哈希冲突过多,链表太长时,将严重影响字典的性能,此时需要扩大哈希表数组的长度,进行 rehash 。
Redis 即是采用链表法解决哈希冲突的。
开放寻址法
开放寻址法的核心思想是,如果出现了哈希冲突,就在哈希表上重新探测一一个空闲位置,将其插入。
最简单的探测方法是线性探测,比如计算出应该插入下标2的哈希表位置,但该位置已经有元素了,那么继续找哈希表下一个下标位置3,如果到哈希表末尾都没有找到空闲位置,那么从哈希表开头继续寻找,直到找到空闲的下标位置。
查找元素时,先求出 key 对应的哈希表内下标,比较下标处元素 key 和待查找的 key 是否相同,相同则找到元素,不相同则继续找哈希表下一个下标处元素进行比较,直到找到哈希表下标处空闲的位置,说明哈希表内没有这个 key 。
删除元素时,不能直接将该下标位置置空,因为这样会导致查找元素时,遇到已删除的元素位置为空闲,提前终止查找。因此删除元素时,可以标记为 deleted,表示该元素无效,这样查找元素时,跳过 deleted 标记的元素,继续往下查找。
线性探测法存在很大问题。当哈希表插入的元素越来越多时,其哈希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,极端情况下甚至要探测整个哈希表,因此最坏时间复杂度为 O(N) 。在开放寻址法中,除了线性探测法,还有二次探测和再散列等方式。
二次探测:冲突发生时,在表的左右进行跳跃式探测,比如依次探测冲突下标位置后 +k 下标位置和前 -k 下标位置。
再散列法:就是使用哈希函数去散列一个输入的时候,输出是同一个位置就再次散列,直至不发生冲突位置,每次冲突都要重新散列,计算时间增加。
参考
文档信息
- 本文作者:amagcatdog
- 本文链接:https://amagcatdog.github.io/2021/03/23/implementations-of-dict-or-map/
- 版权声明:自由转载-非商用-非衍生-保持署名(创意共享3.0许可证)